朴宰雨先生在讲座中
2021年10月11日上午,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朴宰雨教授做客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化中国大讲堂第5期,通过ZOOM会议平台为师生带来题为《韩国鲁迅学一百年》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李继凯教授主持,与谈人为《文化中国学刊》总编辑(加拿大)子夜、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葛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冯超,李公羽、林祁、陈瑞琳及境内外学者70余人参加了讲座。
李继凯教授主持讲座
本次讲座,朴宰雨教授主要从20世纪的韩国鲁迅学和21世纪的韩国鲁迅学的发展脉络和成果以及特点来展开。首先,朴教授谈到了20世纪韩国鲁迅学,共有五个发展阶段,即:黎明期与黑暗期(1921-1945.8)、一时露面期(1945.8-1950.6)、潜迹期与长期开拓期(1950.6-1979)、急速成长期(1980年代)和成熟发展期(1990年代)。这其中包含了1921年1月梁白华最初把鲁迅介绍到韩国、高丽大学剧艺术研究会首次表演《阿Q正传》、丁东来等《中国小说史略》与李家源的鲁迅小说全译本出版、“韩国鲁迅”李泳禧运用鲁迅杂文批判韩国黑暗现实,以扩大鲁迅影响力、1993年在首尔举办的国际鲁迅研讨会里中日韩东亚鲁迅学者首次会合等众多鲁迅研究的发展事件与成果的出现。
其次,朴宰雨教授从21世纪的韩国鲁迅学深入,主要从背景与内部动力、有关鲁迅的翻译出版、研究上的各种扩展与突破、在韩国本土性上探索如何继承鲁迅的实践性问题四个方面展开,提到了韩国民主化进展、中韩建交、韩国的学术著作等方面对“鲁迅热”的影响,并指出韩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喜欢将鲁迅作品中有吸引力的部分和生活场面引申到自己日常生活的某些环节里,当作反观、反思的镜子,并创造出一些有实践性感悟的内容,其现实性和独创性都很强。
讲座最后,朴宰雨教授与线上的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都一一予以解答。子夜先生、葛涛研究员和冯超副教授以及李继凯教授都对讲座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子夜先生参与讨论
葛涛先生参与讨论
冯超副教授参与讨论
陈瑞琳先生参与讨论
朴宰雨教授现为中国教育部国家级人才讲座教授,中国社科院期刊《当代韩国》韩方主编,国际郭沫若研究会顾问,马来西亚南方大学顾问,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顾问,中国鲁迅博物馆客座研究员,南京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