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我院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

3月23日-24日,由我院与文学院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协办,党圣元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暨中国古代文体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北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30余位学者,梳理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学术进程,探讨如何保持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之学术创新活力和学科发展。

开题报告会由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詹福瑞教授主持。项目首席专家党圣元教授对新时期四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回顾总结,积极肯定了所取得的成果。然后重点阐述了课题研究的巨大的可创新空间,阐释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党圣元教授认为,既有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涉及文献学、文艺学等若干二、三级学科,但是彼此之间相互融会贯通不够。既有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学术成就相当丰厚,但是也有一些空缺之处需要填补。比如,从文体观念史或文体思想史的层面对中国古代文体形态、文体理论批评进行全面、系统的具有“通史”性质的研究开展不够,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发展通史的研究方面,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尚缺乏全面而成系统的搜罗整理和研究考辨;文体形态、文体思想观念、文体批评实践、文体学文献资料四者之间的融会贯通、相互支撑尤为重要;新发现的简帛文献对于早期及后世文体形态与文体观念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从文体学层面对简帛文献的文体形态与文体观念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尚不多。因此,涵括思想史和文献整理研究两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史、文体分类、辨体批评、文体形态、文体学典籍进行相互融会贯通的研究,实属必要。

随后,各位评审专家分别作了发言,在充分肯定了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之外,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詹福瑞教授代表评审专家组做总结发言,指出了评审专家所提出的共性建议和个性建议,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学术价值。期待通过专题性研究工作,对中国古代文体观念进行系统性强、理论化程度高的整体性研究,以促进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最后专家组进行了认真讨论和表决,一致同意项目通过开题。

我校副校长党怀兴教授出席会议。党怀兴表示,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或文体观念史是中国古代文学观念或文学观念史的组成部分,而文学观念史是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有相通的学科属性尤其与文学思想史学科在观念思想上极为相似。本课题的研究某种程度上可以为重写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和文艺思想史提供新的视角,起到一定的学术促进、学科建设、教材编写及其教学实践的应用价值。

3月24日,由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文学院共同主办,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濮文起担任首席专家的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史”开题报告会在我校教育博物馆西附楼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四川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天津社科院及我校等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我校副校长党怀兴、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李继凯等出席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会评议专家组组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卓新平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出对于中国民间宗教史的研究由来已久,对于探究中国民间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也有一定成果,但还不够充实,因此当前项目的开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会议主题发言由分上下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卓新平和四川大学张弘教授主持。首席专家濮文起研究员汇报项目实施计划,他先是提出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存在内在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契合民众内心思想的理论体系。他提出研究要站在全球视野,把握时代理论,为妥善处理解决民间宗教问题提供坚实理论支撑。然后他分析了课题可创造空间巨大,阐释了研究课题思路,汇报了具体研究计划。子课题负责人杭州师范大学刘正平研究员,我校李永平教授、侯亚伟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林国平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莫振良研究员分别进行子课题研究计划汇报。来自中国社科院和四川大学的7位专家卓新平、张新鹰、金泽、郑筱筠、盖建民、张泽洪、张弘等进行指导发言,对项目组的研究计划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同时祝愿项目取得优秀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新鹰研究员主持了下午的讨论,与课题成员就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且深入的探讨。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和表决,一致同意项目通过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