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根教授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人。1984年7月到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今西南大学文学院)任教。1990年由讲师破格评为教授。曾任重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校教授评审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8年10月调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年改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师大中文系副系主任、代主任。2003年任韩国国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18年起为陝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起)。
主要学术兼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的教学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研究。
著有《中国儿童文学史》《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担当与建构》《中国人名文化》《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折》《吴宓研究与文化论丛》等二十余种著作,以及散文集《北京的“学术气场”》等;教材《儿童文学教程》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王泉根系中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自2000年起,曾先后指导2名博士后、30名博士生(其中6人来自日本、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地区);自1993年起,曾先后指导49名硕士生(1人来自泰国)。
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文化
研究专长:
1.儿童文学理论与学术史研究。深耕儿童文学研究,从史、论、评三方面多维度地阐释中国儿童文学,在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以及儿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与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儿童文学界有重要影响。
2.吴宓与现代文化批评研究。国內最早从事吴宓与学衡派研究,在吴宓文献、吴宓与中国文化、吴宓与现代文学批评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思考与研究成果。
3.中国文化与现代思想研究。国内最早从事中国姓氏文化、根亲文化、乡贤文化的文献与综合研究,坚持问题意识、学术原创、中国立场,相关成果在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出版,影响东南亚儒学华文圈。
教育背景:
1982年1月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77级),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
研究生课程:《中国儿童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批评》等。
代表性论文:
1《安徒生童话的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
2《论外国儿童文学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3《论周作人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4《“五四”以前我国儿童文学概况略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5《略论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运动”》,《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第10期。
6《论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7《论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创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8《吴宓主编<学衡>杂志的初步考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9《儿童文学的新界说》,[新加坡]《文学》1990年总第26期。
10《海外华人的寻根宗亲风俗》,《民俗研究》1991年第2期。
11《中华姓氏的当代形态》,《社会》1992年第1期。
12《人名意义探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13《试论古代中华民族的姓氏交融》,《谱牒学研究》1992年总第3辑。
14《两周时代取名风俗初探》,《中国民间文化》1992年第3集。
15《中国民间的字辈谱》,《民俗研究》1993年第4期。
16《中国民间姓氏堂号堂联的文化透视》,《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冬之卷(总第6期)。
17《试释中国姓氏学中的“姓”与“氏”》,《学术论丛》1994年第1期。
18《论姓氏谱系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
19《论图腾感生与古姓起源》,《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4期。
20《“五四”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1期。
21《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 期。
22《抗战儿童文学的时代规范与救亡主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23《走近年红:对一位马华文学前卫作家的初步考察》,[马来西亚]《马华作家》1997年总第4期。
24《中国第四直辖市重庆文化谫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25《儿童文学: 新潮与传统 》,《文艺评论》1998年第3期。
26《困惑的现代与现代的困惑——当今台湾童话创作现象管窥》,《台湾研究集刊》1998年第2期。
27《吴宓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冬之卷(总第22期)。
28《精神驿站·原创能力·自立意识——“五四”随谈》,《中外文化与文论》1999年8月。
29《激扬少儿世界的生命正道》,《小说评论》1999年第3期。
30《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文艺评论》2000年第3期。
31《21世纪儿童文学要研究什么?》,《中国图书评论》 2000年第6期。
32《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深层拓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3《崛起的西南儿童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4《佛心·童心·诗心──丰子恺现代散文新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4期。
35《<哈利·波特>的双重解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7期。
36《谁是中国最博雅的教授——试析今昔学术之区别》,《学术界》2003年第5期。
37《五六十年代浙东民间的儿童游戏与赌博》,《民俗研究》2003年第4期。
38《评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有关文学学科设置的不合理性》,《学术界》2004年第2期。
39《熏陶·感染·培养》,《求是》2004年第15期。
40《<哈利·波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当代文坛》2004年第5期。
41《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术界》2004年第5期。
42《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43《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经验与人文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
44《叶圣陶、张天翼童话之比较》,《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5《Chi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progressing with the times 》,[英国]《book bird》2006年第3期。
46《国际儿童文学澳门论剑》,《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47《学科级别与“国学学位问题”》,《学术界》2007年第6期。
48《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学术界》2008年第3期。
49《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症候分析》,《当代文坛》2008年第5期。
50《新世纪中国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9期。
51《中国少数民族姓氏研究的开拓与深化》,《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期。
52《论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真实、艺术形象、艺术视角》,《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1期。
53《新世纪十年中外儿童文学交流综论》,《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3期。
54《现代文学研究的“突围”与“合围”》,《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6期。
55《分级阅读的四项基本原则》,《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10期。
56《新世纪十年“儿童阅读运动”综论》,《学术界》2011年第6期。
57《中国儿童文学60年发展趋向》,《现代中国文学论丛(辑刊)》2011年6月。
58《少儿文化创意产业借力数字出版的思考》,《现代出版》2011年第5期。
59《论人类文学大系统的分类结构》,《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60《中国乡贤文化研究的当代形态与上虞经验》,《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冬之卷。
61《动物文学的精神担当与多维建构》,《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62《李东华:用清澈的童心怀抱对灵魂的敬意》,《南方文坛》2012年第2期。
63《近年我国儿童文学原创与出版的演变趋势》,《编辑之友》2012年第5期。
64《当今少儿读物重复出版现象与对策》,《出版参考》2013年第16期。
65《学术论文需要文采斐然》,《文化学刊》2013年第4期。
66《崛起的中国科幻与价值重构》,《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12月10日。
67《青少年文化产业研究论纲》,《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68《先秦“氏”的作用与秦汉姓、氏合一》,《文化学刊》2015年第1期。
69《中国谥号的文化解析》,《文化学刊》2015年第10期。
70《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与中国梦》,[日本]《日中儿童文化》2015年卷。
71《散论曹文轩》,《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第3期。
72《现实主义: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主潮》,《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73《“曹文轩模式”与中西儿童文学的两种形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9期。
74《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与五代作家》,《长江文艺评论》2016年第9期。
75《儿童文学研究有一辈子忙不完的事》,《长江文艺评论》2017年第12期。
76《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文化自信》,《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77《“文革”时期儿童文学的编年史记忆》,《学术界》2018年第6期。
78《“十七年”儿童文学演进的整体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4期。
79《略论中国近现代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8期。
80《文学研究会与儿童文学的编辑出版》,《中国出版史研究》2019年第3期。
81《中国儿童图画书的原创出版突围》,《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第10期。
82《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理论深耕与多维建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2020年第2期。
83《广西儿童文学与教学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南方文坛》2020年第3期。
84《新世纪近二十年原创儿童文学现场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3 期。
85《儿童文学的深层拓展》,《人民日报》2009年1月8日。
86《儿童文学守望乡村》,《人民日报》2010年6月1日。
87《幼儿文学发展经验值得重视》,《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月9日。
88《中国儿童文学60年的发展思潮、艺术成就与诗学内涵》,《光明日报》2009年12月25日。
89《抗战题材儿童小说的审美追求》,《光明日报》2012年6月5日。
90《曹文轩:“追随永恒”的意义》,《光明日报》2016年4月11日。
91《生命如歌笔为旗》,《光明日报》2019年7月4日。
92《一种蠡测:儿童文学教育主义的文化精神与现代取向》,《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8期。
论著书目
1.《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2.《华夏姓名面面观》,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3.《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评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4.《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5.《华夏姓氏之谜》,台北:台湾云龙出版社,1992。
6.《华夏取名艺术》,台北:台湾云龙出版社,1992。
7.《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研究》,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
8.《华夏姓氏丛书:王》,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9.《人学尺度和美学判断》,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10.《中国姓氏考》(日文版),东京:日本东京第一书房,1995。
11.《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12.《中国人名文化》,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13.《多维视野中的吴宓》(主编),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14.《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15.《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主编),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16.《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合著),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7.《王泉根论儿童文学》,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18.《儿童文学教程》(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9.《中国儿童文学新视野》,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20.《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察》上下卷,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
21.《中国儿童文学60年》(主编),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22.《中国人姓氏的奥秘:王泉根教授谈姓氏》,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23.《中国人姓氏的奥秘:王泉根教授说名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24.《现代中国科幻文学主潮》(主编),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25.《担当与建构:王泉根文论集》,南宁:接力出版社,2013。
26.《儿童文学的精气神》,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27.《中国儿童文学概论》,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28.《民国儿童文学文论辑评》(编著),太原:希望出版社,2015。
29.《儿童文学的真善美》,青岛:青岛出版社,2017。
30.《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
31.《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第二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
32.《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现场研究》(合著),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
33.《中国儿童文学史》,天津:新蕾出版社,2019。
34.《新中国儿童文学70年》(主编),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
35.《中国儿童文学的多维阐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6.《民国时期儿童文学研究》(编著),太原:希望出版社,2020。
37.《青少年文化产品研究》(合著),天津:新蕾出版社,2020。
38.《吴宓研究与文化论丛》,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20。
【以下为文学作品】
39.《王泉根散文精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40.《北京的“学术气场”》散文集,昆明:晨光出版社,2018。
41.《往昔皆为序曲》散文集,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
42.《代代相传的中国童话》6册(编著),北京:童书出版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科研项目:
独立承担或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获奖情况:
1.著作《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获国家图书奖(2001);
2.著作《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研究》获教育部首届(1995)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著作《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获教育部第三届(2003)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著作《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获教育部第八届(201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5.教材《儿童文学教程》获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一等奖(2011)。
6.教材《儿童文学教程》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7.因儿童文学研究的学术成就,获亚洲儿童文学学会“亚洲儿童文学推戴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