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鸿宾教授做客我院上林人文讲坛第150期,为师生作了题为“我的隋唐史与胡汉关系史教学研究的体会”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冯立君教授主持,空军工程大学黄彦震教授、西安科技大学裴恒涛教授、我校拜根兴教授、艾冲教授、介永强教授、胡耀飞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文杰副教授与谈,我校吴洪琳教授、焦杰教授、李宗俊教授、郭海文教授、西北大学徐弛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张艳玲老师及本硕博各级学生60余人参与了讲座。
讲座中,李鸿宾教授结合自身三十八载的隋唐五代史教学经验,深入剖析了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研究和教学两者并非二元对立,而应通过学术研究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李鸿宾教授借助其文章《内源型变迁的王朝权力结构——王赓武<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书后>》的主副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详细分析了史学论文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限域问题。他表示,“主标题——副标题——关键词——摘要”四部分的说明作用应该是逐层推进的,一篇史学论文如果写完这四部分还没有向读者传达出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方法等内容,就可以判定为是失败的。李鸿宾教授作为隋唐五代史研究者和高校教授,近二十年来的兴趣阅读数量多达870余部,他结合自身阅读积累,向同学们强调了基于兴趣且阅读学术作品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学术作品的阅读绝不排除对史料本身进行的解读,这种“解读”也正是史学研究的基础。
与谈环节,拜根兴教授对李教授在阅读分享中展示出的数量多、题材宽和名家名作的三个特点感受颇深,同时对李教授虽未提及却时刻都在展现的教学典范作用表示认可。介永强教授以写作逻辑思维和经典阅读为基点,引导大家再次注意李教授强有力的理论思考能力,同时结合隋唐政治史研究中的某些“伪问题”表达了个人见解。艾冲教授对李教授所讲的科研带动教学的实践模范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他对史学界仍旧薄弱的两宋时期北部边疆的“三交”问题,即民族融合进程的真实面貌的揭示充满了期待。
本次讲座使得在场高校教师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与实施有了新的感悟,也使得同学们对于史学论文写作中的逻辑结构和兴趣指引下的大量阅读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