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6日上午,由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的“中原与周边:丝绸之路的早期发展与盛期互动”学术研讨会,在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附楼N301学术沙龙室举行。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敦煌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以及学生参加了研讨与交流。研讨会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进行,共举办丝绸之路考古相关的学术报告四场。研讨会分别由杨瑾教授和胡保华副教授主持。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高层次驻院研究员大流士教授受聘学术演讲的题目为《乾陵萨珊波斯王子卑路斯雕像琐议》。他提出,在中国学术考察与研究期间,从乾陵神道旁侧的一具无头石人像(蕃臣像)的靴履细节分析入手,在伊朗与中国跨文化对比的宏大视野中,对其身份进行了细致探讨。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邵会秋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草原青铜器的“盛世美颜”——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青铜器谈起》。他在构建早期铁器时代的基础上,以米努辛斯克盆地为中心的草原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详细介绍了他们在米努辛斯克博物馆所从事的青铜器整理工作,他提出,特定种类的青铜器是米努辛斯克盆地和中国北方双向文化互动的重要物证。
敦煌研究院宋焰朋副研究馆员的报告题目为《石窟与文明的对话——从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故事画谈起》。他在对莫高窟第285窟局部画面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洞窟窟主、洞窟功能及图像内容进行了的细致探讨与判定,认为南壁佛教故事画或与“魔事”有直接关联。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胡玉君副研究馆员的报告题目为《麹庆夫妻合葬墓的发掘与研究》。他详细介绍了2020年发掘的一座隋代中型砖室石棺床墓(墓志揭示墓主为麹庆及其夫人),该墓的石棺床雕刻了精美的图案,所刻图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研究麹氏变迁,隋代的祆教信仰,隋代美术工艺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与交流,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中原与周边:丝绸之路的早期发展与盛期互动”学术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丝绸之路考古的学术平台,还增进了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和深入研讨,我们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学术盛会,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研究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