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由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的“中原与周边:青铜时代的文明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111报告厅隆重举行,共有来自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100余名学者、学生参与研讨与交流。
会议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胡保华副教授召集,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化成致开幕辞。研讨会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场进行,共计举办青铜时代考古有关的主题报告六场,每场报告持续时长1小时许,随后开展现场研讨与交流。下面我们对六场主题报告进行概括与综述。
李化成院长致开幕辞
胡保华副教授主持会议开幕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冉宏林研究馆员的报告题目为《三星堆祭祀区考古新发现与新认识》。首先,回顾了三星堆遗址以往考古工作情况和主要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三星堆祭祀区考古(2019年至2022年)的新发现、新成果和新认识:1.新发掘明确了祭祀区的范围,发现了可能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南侧G1、西北部沟槽式建筑);2.祭祀坑埋藏情况类似,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殷墟四期;3.祭祀坑出土铜器可区分为中原因素、本地因素,且铜器存在跨坑拼对现象;4.新开展的铜器铸造工艺、原料产地等科技探索提供了新认识。最后,对祭祀坑中器物的毁及掩埋原因、青铜器的分类与寓意进行了合理推测。
冉宏林研究馆员做专题报告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孙明副研究馆员的报告题目为《河南信阳罗山天湖商周墓地》。本次报告主要基于他亲身参与的考古资料整理的基础上,从墓地概况、墓葬类型与时代、出土铜器、初步认识等几方面,对罗山天湖墓地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该墓地位于河南信阳罗山县莽张镇天湖村,于上世纪80-90年代实施四次考古发掘,共发现晚商西周时期墓葬47座。本次讲演系统、全面的呈现了商周时期“息”族的家族墓地考古全貌,并对铜器铭文、铸造工艺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
孙明副研究馆员做专题报告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凡国栋研究馆员的报告题目为《大湖咀遗址考古新发现》,主要汇报了新发现的赤壁市高新区大湖咀遗址的考古情况。该遗址于2022年开展考古勘探,迄今共发掘2000平方米,主要发掘收获有:确认了城墙与护城河的结构,明确了城址分布范围;判定了城址年代为西周时期,弄清了城内的功能分区;清理了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包括锡扁壶、锡丝、锡炼渣、鼓风嘴、石范等重要遗物。认为大湖咀遗址的发掘对于商周时期区域考古学文化、冶金考古等问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凡国栋研究馆员做专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鹏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龙山-青铜时代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东部的文化联系》。首先,对龙山至青铜时代、中国北方、欧亚草原东部、文化联系进行了分析界定。其次,运用类比分析法将两地的文化联系区分为三个时间层面:一为龙山晚期,二为商周时期,三为北方系青铜器流行时期。认为两地的文化联系对中国的青铜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鹏副研究员做专题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胡保华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先商的北缘:新发现和新认识》。首先,梳理先商文化、下七垣文化提出的背景,认为二者应摒弃分歧,在考古学文化的范畴内协同共进。其次,基于所开展的考古资料整理工作,以及近年的考古新发现,对“保北型”的文化内涵进行适当扩展,对先商北部区域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思考和展望。
胡保华副教授做专题报告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盛伟馆员的报告题目为《湖南汨罗黑鱼岭商代墓地考古发掘收获及意义》。首先,详细介绍了2021年汨罗市野猫咀地点发现的2件商代铜器铜觥和铜壶,基于此背景所做的考古调查与勘探方才引出了黑鱼岭商代墓地的考古发掘;其次,详细介绍了费家河文化黑鱼岭商代墓地的考古发掘收获,认为其对完善费家河文化的序列、探寻湖南省内越文化的源头等课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盛伟馆员做专题报告
研讨与交流
参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