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潘天波担任首席专家的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长安校区举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领衔7名校内外专家组成开题论证会评议组,省哲社工作办、社科处、人文高研院、美术学院相关领导、项目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内外专家学者60余人参会。
开幕式上,主持人转达了因公出差的周正朝副校长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欢迎和感谢,他还预祝本重大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产出标志性的成果。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主任高宝荣发表讲话,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本项目立项,彰显了陕西师范大学在丝路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办学水平和组织能力,项目积极响应了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大局,有助于落实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发展是“讲好中国故事”和“展示好中国形象”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时代意义,希望项目组严把政治方向和学术质量关,立足学术前沿、突出研究重点,注重研究方法,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学术分量厚重,能代表国家水准的丝路工匠研究的经典之作,为我省社科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新动能,增添新亮点,为培育“陕西工匠”和新时代“丝路工匠”提供智力支持,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人文科学高研院院长李化成、美术学院院长韦兵和专家评议组组长葛承雍教授先后致辞。
开题会上,项目首席专家潘天波教授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课题申报与总体设计、研究进度与近期工作、预期成果与目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发言。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敦煌研究院马德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胡玉康教授、陕西科技大学李琰君教授分别对所负责子课题进行了汇报。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刘义杰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朱存明教授,扬州大学李玫教授,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许晓明研究员,我校李继凯教授、沙武田教授担任本次开题论证会评议组专家,评议组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一致肯定了项目在选题立意、研究思路、方案计划、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了要坚持注重发掘史料价值,并在顶层设计、研究思路、项目实施、经费预算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特邀嘉宾福建拓福漆艺研究院林云先生、中央电视台陈力主任编辑、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建朋教授分别对项目的开展给出了补充性意见。
下午,潘天波教授组织项目组全体成员召开了课题实施研讨会,在专家评议的基础上就课题实施方案中的难点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展开了热烈研讨,为项目有序、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