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高研院新闻 >  正文
​张云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研究”开题

 

 

  5月27日,由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云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研究”开题论证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陕西师范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党怀兴,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柯西钢,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胜振出席论证会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及课题祖成员共30余人参会。

  首席专家张云就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基本目标和工作计划向与会专家作了详细汇报。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资深教授周伟洲,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李德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藏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永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俊艳,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严永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副院长徐百永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邱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裴儒弟,分别就各子课题的研究准备情况及后续研究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想法等进行了介绍。



  项目组首席专家张云汇报时介绍,本课题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发挥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根本利益的智库作用,致力于“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重大问题。在学术研究方面,首先具体运用谭其骧先生在《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和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提出的理论阐明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的观点,并将西藏与南亚各国关系放置在中国与南亚各国关系的框架下进行分析考察。其次,在全球视野和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从区域战略和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考察中国与南亚各国的历史关系,探寻交通路线开拓、政治事件影响、经贸往来互惠、宗教文化交流、民族迁移混杂等方面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考察英帝国主义入侵对南亚各国的思想重构和精神上的深刻影响,对中国西藏与南亚多国关系的颠覆和破坏。再次,分析尼赫鲁民族主义理论和思想对南亚国家,乃至对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关系的现实冲击。最后,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思想探讨发展中国与南亚各国友好关系的路径,为推进中国与南亚各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现实理论支撑。

  张云说,本课题将从理论上阐明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汉藏和外文资料揭示历代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统治事实,证明中国对西藏地方的主权具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和法理根据。课题组将在深入挖掘汉文、藏文、满文、蒙古文、英文、俄文等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全球视野、大国博弈、多元参与、区域互动、宗教文化交织等角度,考察研究上自远古,下迄2020年间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关系的历史,总结规律,探析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成果将完整呈现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关系的基本面貌、发展进程和主要特点和规律,用丰富的史料,扎实的史实和客观的分析,讲述中国西藏地方与南亚各国长期交往、密切互动的历史和传统友谊,剖析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入侵以来对这种传统关系的颠覆,揭露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以及南亚各国主权的侵犯,经济的掠夺,人民的奴役和宗教文化的破坏,将被西方全面歪曲的事实重新校正过来,澄清诸多历史是非,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主权领土完整。同时,还要梳理独立后的印度继承英国殖民遗产,在南亚进行扩张霸权政策的缘由和历史过程,探析其民族性格变革的内外在原因。此外,还要专题探讨在美国及西方支持下达赖集团分裂活动的形成、发展和在南亚地区活动的情况,以及对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关系所产生的现实影响。课题组成员发挥各自所长,利用多语种文献资料,并结合长期的实地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细致研究,力求有所创新。研究内容划分为两部分:专题历史研究部分以历史沿革为主线,以交通路线和经贸往来、宗教联系与文化互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为重点,以全球视野的中国视角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以呈现上自远古,下迄2020年的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关系的历史全貌。对策部分旨在提供历史经验借鉴,聚焦现实突出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为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并服务国家的内政外交发挥促进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类学学会会长郝时远,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博雅讲席教授王邦维,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云南大学教授、云南省南亚学会会长吕昭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长胡仕胜,作为同行专家评议委员会成员通过现场和线上方式出席开题论证会作课题审议论证。郝时远主持开题论证会。

  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该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立足于藏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重要成员,藏族形成发展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一部分的立场观点,用文明互鉴解读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历史上友好往来的历史,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奴役的理论分析近代重大历史事件,驳斥“宗主权”和西方优越论,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阐明中国处理与南亚邻国关系的成功实践,用睦邻富邻安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阐述谋划未来中国与南亚关系的美好前景;该项目涉及历史学、民族学、边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多个交叉学科,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可以为众多学科交叉深入研究提供一个个案;该项目服务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挖掘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人民之间传统经贸关系、宗教文化上紧密联系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同时汲取遭受英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的教训,为中国与南亚各国关系的发展,为在复杂国际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发挥作用。课题总体框架及子课题框架合理可行,研究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专家组认为,该课题论证合理,设计恰当,无论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还是工作计划,都有明晰的思路和可行的措施,一致同意通过开题。


  首席专家张云和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予以回应。他们表示将依照专家组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并与课题组成员精诚合作,尽最大努力保质保量完成重大课题的研究任务。


(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06月01日,作者: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