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高研院新闻 >  正文
​北美华文作家协会一行来我校高研院、文学院访问座谈

9月9日上午,北美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陈玉琳、著名作家施叔青、纽约作协作家顾月华等一行14人来我校高研院、文学院访问,与我校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程国君主任、高研院李胜振副院长、古远清教授、文学院朱鸿教授、王荣教授、钟海波教授进行了主题为“海外华文创作与中华情怀”的交流座谈。

李胜振副院长简要介绍了我校高研院情况。他指出,我校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虽地处祖国大西北,但与海外华文作家、社团等都有深入的合作交流。近年来,我校高研院聘请了张翎、陈瑞琳等多位海外作家、批评家到我校作驻院作家,希望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此次来访,能就文学创作相关问题深入探讨。

北美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陈玉琳女士介绍了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情况和此次来访作家创作情况。她说,北美华文作家协会遍布全北美,目前有22个分会,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作家主要来自纽约作协、北美南加州写作协会、北德州文友社和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

程国君教授认为,作家的自白和心语是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的重要参照和“钥匙”,座谈、访谈是了解作家心灵的捷径,倾听作家“心曲”的最佳方式,也是接近其文本的参照物。希望我们的座谈能够起到这样的沟通、连接作用。接着,就“海外华文创作与中华情怀”这一主题,大家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讨论。

作家施叔青认为,海外华人创作离不开“华人情、华人事”的范畴。她以自身创作为例,讲述了华人创作为何在题材上逃不出“华人情”和“华人事”。

古远清教授认为海外华文文学可以视为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一部分,他认为海外华人作家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先锋,他们用创作丰富了中华民族叙事,而新移民作家对当代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朱鸿教授是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向海外作家介绍了陕西文坛创作情况,提出了写作者为何而写作的问题,他说海外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创作心态是什么?作品向要表达什么?他认为文学是多元的,有共鸣的,一个作家的生命力表现在主体的生命力,作家和学者要有艺术道德感,向读者传达出的信息至关重要。

作家顾月华说,新移民作家的创作已经脱离思乡与离愁别恨,开始讨论移民、婚姻、选举、人性等等问题。

作家悠彩分享了她承办《美华杂志》的经验,她认为电子化对传统纸媒冲击非常大,在博客、微博时代,未来期刊要把焦点放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

此外,作家王晓丹、曾慧燕、冯彩珍、梁幼倩、王红红等分享了创作中的中华情怀,他们表示,无论走到哪儿,海外作家的创作都带着一份情怀,对祖国的深深的爱。

此次座谈会吸引了我校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学生们近距离倾听了海外作家创作心声,对海外作家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