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高研院新闻 >  正文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推进会在我院召开

    为促进“双一流”建设,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合作,推进重大学术项目研究工作,3月6日上午,“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推进会在我院召开。该项目负责人科技处处长吴晓军、计算机科学院副教授李鹏、我院院长李继凯和文学院教授王荣、李永平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上,吴晓军教授首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此项目及其进展情况,“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是以我校为依托单位首次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该项目由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传播智慧港”组织申报,吴晓军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项目合同经费486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868万元,项目实施周期3年。这一项目以当下的前沿信息技术为手段,来实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汇集、素材拆分、标识管理和解析、公益服务和文化资源价值挖掘和商业运营、应用示范等目标,从而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此外,吴晓军教授还向与会人员展示了这一项目一年来的研究成果。

    对这一项目中所显现出了科技与人文的紧密结合及其重要价值,李继凯院长表示了高度认同,并代表高研院表示会尽力配合与支持,并对吴晓军教授发言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近期几项工作进行了回应。首先,“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对这类资源进行分类归纳、开发利用及技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学术工程,作为我校目前承担的超大项目之一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应该增加并适当强化该项目中学术板块的建设,研究民间文化也已经形成了宝贵的学术文化资源,项目应当提供各类民间文化形式研究的学术线索;再次,李继凯教授还提出这一项目可以借助我校的几个优势人文学科的力量,突出特色,希望此项目能将陕甘宁边区民间文化、丝绸之路民间文化、方言文化、宝卷文献及妇女文化等纳入其中。王荣教授对纳入陕甘宁边区时期的民歌、曲艺、秧歌剧、新说书、新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的必要性做了详细的阐释,李永平教授也着重强调了宝卷在民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纳入项目的可行性。吴晓军教授对这些建设性的意见表示高度认同,期望这次会议能促进项目组与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之间的深入合作,同时也期望该项目能在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支持下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