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高研院新闻 >  正文
​从“伤痕”到“伤魂”——卢新华、陈瑞琳文化中国对谈

    201891815时,由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组织发起的从“‘伤痕’到‘伤魂’——文化中国对谈”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高研院圆形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特邀美籍华人作家卢新华先生,美国华裔作家陈瑞琳女士出席,陕西师范大学程国君教授主持,钟海波副教授点评,文学院研究生五十余人共同参加。

    活动之初,程国君教授道明了此次活动的主旨。陈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卢老师进行了高度赞扬和概括。卢新华先生向各位研究生讲述了从《伤痕》到《财富如水》的写作过程和人生经历。他提到鲁迅先生说真话的人格精神给了他创作《伤痕》的力量,尽管《伤痕》的发表一度受阻,但经过时间的打磨,最终仍在激荡的社会中引发了“伤痕文学”的思潮。他的双眼透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虚假的文风,在发现世界长廊中的优秀作品后,挖掘出真正的人性,从而写出了经过千百次锤炼的真话小说。陈瑞琳女士也认为只有世界文化中最好的东西才能洗涤人的灵魂,卢老师的小说正是这样的作品。

 

 

    从卢新华先生所说的人生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人生体验之于创作的重要性。早年的从军生涯,他用写诗来抵抗睡意;在改革开放后的浪潮里,用“跨文化”的眼光写下了《紫禁女》;在拉斯维加斯当荷官,在剑桥大学拉三轮车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财富如水》。这些丰富的人生感悟让在场的师生惊叹不已,同学们也从卢老师风趣的语言中感受到了文学的巨大魅力。

    陈瑞琳女士的激情回应让同学们对卢老师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陈老师的推荐下,卢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新书《三本书主义》,从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三个方面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座谈期间,程国君教授、钟海波副教授也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和互动。

 

    整场活动,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思考。(通讯员:苏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