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我校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历史学院佛教文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乾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协办的“观照:地上壁画与地下壁画——石窟与墓葬图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附楼举行。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兄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化成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宋新潮代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讲话。他强调,古代壁画是文物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墓葬壁画、石窟寺壁画等多种形态。壁画的价值多元且深厚,是各时代和地区人民精神信仰的见证,集中反映了不同人群和文化的交流与文明互鉴。本次研讨会聚焦汉唐时期壁画,汇聚了很多在丝绸之路和壁画艺术深耕多年的学者,相信通过对不同议题的深入交流和讨论,在学术领域一定能取得新的认识和丰硕成果。
校长助理、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袁一芳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他谈到,陕西师范大学立足三秦大地文脉沃土,长期以来在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等研究领域积累了深厚底蕴、形成了特色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在石窟寺调查研究保护、墓葬壁画科技分析与修复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希望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壁画图像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会议召集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葛承雍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学术界应当以全球视野审视多元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次会议聚焦地下墓葬壁画与地上石窟壁画的文化研究,期望各位学者共同努力推动丝路文化遗产研究走向世界舞台,向国际学界展现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学术担当。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徐铭君,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佛教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孙英刚分别作为主办单位代表致辞,表示陕西师范大学近年来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敦煌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期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促进各学术领域的交流融合。
开幕式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庆捷研究员、浙江大学孙英刚教授、乾陵博物馆樊英峰研究馆员、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春长研究员四位专家分别以《平城至晋阳——山西北朝墓葬壁画的源流与发展脉络》《檀特山考——文献和图像中的须大拿太子本生圣迹》《物种辨识与文化象征——唐乾陵陪葬墓壁画中有关猎豹与猞猁考辨》《一抹红黑写风骚——田庄大墓壁画发现与研究》为题作会议主旨报告。
随后,18位专家学者作专题发言,研究领域涉及陕西唐代墓葬、山西北魏墓葬、河北新出唐墓、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特别是犍陀罗前沿课题新见叠出,为相关领域研究注入了新的思考维度。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对唐墓壁画进行了观摩研讨。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全国首次将“石窟寺观与地下墓葬”结合起来互相观照进行学术研讨,角度新颖,视角独特,为丝路文化遗产研究与艺术互鉴开拓了新思路,为解码多元文化交融打开了新空间。